針對巖板行業表現出來的“持續高熱”狀態,部分陶瓷、石材企業紛紛轉戰巖板市場,導致 2020 年下半年巖板生產線數量激增,據市場公開數據顯示,截至 2020 年底全國點火巖板生產線達108條,新增巖板生產線超過2017、2018 和 2019 年國內的巖板生產線總和,到 2021 年 5 月,全國點火巖板生產線超140條,增速嚴重超預期。
這種任憑行業野蠻生長的后果就是巖板生產的速度遠遠超過了市場上消費者需求的速度,巖板這個萌芽未久的行業過早地進入了供大于求的買方市場。產能過飽和、爆倉、同質化現象嚴重等一系列問題頻頻爆發,企業也從質量比拼轉向大打價格戰,通過不斷壓低價格的手段消耗積壓庫存,謀求更多的市場占有率,這種惡性循環致使巖板行業發展的無序化進一步加重。
隨著發展的不斷推進,巖板行業的各大痛點逐漸冒頭,今天就來為大家分析一下!

缺乏行業標準
市場良莠不齊
巖板現在說到底也只是一個商業性的名詞,行業內對于其還沒有一個嚴格的技術標準加以限定,有企業將面積不小于1.62平方米、規格在900×1800mm以上且具有瓷磚瓷質通體效果和大板規格的產品稱為巖板,這種分類標準實際上是不太嚴謹的,因為目前市面上也存在很多小規格并且被公認為是巖板的產品,它的尺寸規格顯然達不到所謂“板”的標準定義,但沒有誰會質疑它不是巖板。

(圖源:搜狐網,侵刪)
目前巖板市場還存在一個十分惡劣的現象,部分企業為了率先搶灘巖板市場,利用大板、薄板冒充巖板;還有某些只想掙快錢的廠商只對原有的陶瓷生產工藝進行了一些改進,加入了巖板的一些工藝配方,在壓力不足,燒制溫度和時間不到的情況下制成所謂的“巖板”。
這些行為如果依然得不到有效遏制的話,對巖板日后的發展負面作用極大。而關于巖板的認定標準,行業內目前存在著兩種主流觀點,即“巖板瓷磚化”還是“瓷磚巖板化”,但不管是哪一種,行業都應該盡快擬定并出臺標準,對巖板行業無序競爭的現狀加以糾偏并進行約束,促進行業良性高質量發展,而不是讓巖板成為只能短暫一現的曇花。
品牌認知度低
品牌化道阻且長
巖板由于規格幅面大,可一體化煅燒完成,能呈現出整潔大方、渾然一體的時尚外觀,所以通常被應用在定制衛浴柜、櫥柜、餐桌等家居產品的臺面,墻面和地面需要大面積鋪貼的場合,巖板也具有相當高的適配度與可塑性。

(圖源:定峰匯公眾號,侵刪)
但如果只是將巖板視為陶瓷磚產品的衍生產物,那巖板未來依然擺脫不了半成品的宿命,巖板應該闖出一條自己的品牌化之路,打出品牌標簽,這就需要各巖板企業積極把控產品品質,不斷進行技術和樣式創新,去同質化,提升品牌的市場認知度,引爆更廣闊的市場,而不只是淪為衣柜櫥柜、房地產開發商的板材供應商。
終端服務缺位
銷售難度大
巖板以規格大和板質輕薄為最大賣點,但也正是因為這些特點,又無形中增加了巖板運輸、鋪貼的難度。首先,巖板的尺寸規格大,需要用專業工具平移,且至少需要兩名工人進行搬運,面積更大的需使用移動架搬運,大規格的巖板不能進入電梯,高層只能通過吊裝,危險系數較高且增加了運輸貨損風險。
其次,在巖板的施工過程中,對基層的平整度要求比較高,因為面積大,很難進行微調,所以巖板的施工首先要進行基層找平,不得有裂縫、明水、空鼓、起砂、麻面及油漬等缺陷,再進行施工,對施工人員要求高,且至少需要3~4人的配合,耗費人工。
僅從以上兩點就不難看出,巖板的銷售不同于傳統陶瓷磚的銷售,因為巖板的應用需要一整條產業鏈進行支撐,需要很多中間環節去實現落地加工、運輸、安裝、鋪貼等一系列的問題,這也是造成巖板在終端難以大范圍推開的原因之一。
另外,由于巖板加工過程中的破損問題嚴重而導致的破損費用過高,產業配套暫未成熟,部分企業又缺乏行之有效的終端服務保障機制,經過生產、加工、搬運、鋪貼等過程的層層加碼,終端消費者到手的價格依然很高,所以巖板的銷售難度仍然不低。
巖板自騰空出世之后一直都是陶瓷磚行業絕對的C位,是借著風口飛起來,還是被風吹落神壇?巖板未來的發展之路還有很長,巖板行業的廠家需要共同打造一個資源整合平臺,降低成本,增強產業集聚,給消費者提供最具性價比的產品,并以此切口迅速進入尋常百姓家庭,讓巖板成為家居的必需品。
延伸閱讀:
巖板高燒不退!2021巖板發展仍在爆發期 ——《“巖”潮洶涌·誰能搶占先機?》1·行業發展篇-陶瓷網 http://www.171580.com/news/202106/09/154405.html
巖板發展迎來轉折 集群效應、品牌化運作初顯 ——《“巖”潮洶涌·誰能搶占先機?》2·品牌格局篇-陶瓷網 http://www.171580.com/news/202106/10/154471.html